一、力与物体的平衡
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,它是使物体发生形变和改变物体运动状态(产生加速度)的原因,力是矢量。
- 重力
- 重力是由于地球对物体的吸引而产生的,但重力并非地球的吸引力,而是万有引力的一个分力。在地球表面附近,重力可近似等于万有引力。
- 重力的大小在地球表面为 G=mg,离地面高 h 处为 G/=mg/,其中 g/=(R/(R+h))^2g。
- 重力的方向竖直向下,但不一定指向地心,物体的重心不一定在物体上。
- 弹力
- 产生原因是物体发生弹性形变后有恢复形变的趋势。
- 产生条件为直接接触且有弹性形变。
- 弹力方向与物体形变方向相反,在点面接触时垂直于面,在两个曲面接触时垂直于过接触点的公切面。绳的拉力方向沿绳且指向绳收缩的方向,一根轻绳上的张力大小处处相等,轻杆既可产生压力又可产生拉力,方向不一定沿杆。
- 弹力大小一般根据物体运动状态,利用平衡条件或牛顿定律求解,弹簧弹力可用胡克定律 F=kx 求解,k 为弹簧劲度系数,只与弹簧本身因素有关。
- 摩擦力
- 产生条件为相互接触的物体间存在压力、接触面不光滑、接触的物体之间有相对运动(滑动摩擦力)或相对运动的趋势(静摩擦力)。
- 摩擦力方向沿接触面切线方向,与物体相对运动或相对运动趋势的方向相反,与物体运动方向可以相同也可以相反。
二、运动的描述
- 物体模型可用质点,是否能看成质点与物体大小无关。平动的物体不一定能看成质点,转动的物体不一定不能看成质点。参考系不一定是不动的,只是假定为不动的物体,选择不同参考系物体运动情况可能不同,也可能相同。在时间轴上 n 秒时指的是 n 秒末。
- 运用一般公式法、平均速度法、中间时刻速度法、初速度零比例法、几何图像法等求解运动问题。自由落体初速为零,加速度为 g,竖直上抛要知道初速和上升最高点。打点计时器应打出轻重合适的小圆点,使用时先接通电源,再释放纸带。
三、高中物理中的常见知识点
- 大的物体不一定不能看成质点,小的物体不一定能看成质点。
- 位移具有相对性,忽视位移的矢量性,只强调大小而忽视方向是错误的。
- 物体做直线运动时,要注意分析其运动状态。
- 高中物理讲的是自然界事物的定理,生活中处处有物理,如坐车时看外面的世界能体现参照物的知识点。
四、高中物理学习方法与重点
- 高中物理想学好要多学习、多观察、多思考。物理学科较难,高中物理知识点增多且深奥,逻辑思维重要。但试卷上 80%左右为基础题型,熟练掌握基础知识有助于拿高分。
- 很多同学物理成绩不理想,不会做题,本质原因是逻辑不清晰。物理考察重点是逻辑性,弄清楚原理是关键突破口,物理现象相互间有广泛联系。
五、高中物理的重要性与特点
物理学科本身较难,相较于初中物理,高中物理知识点更多,电学、力学等知识深奥难懂,除掌握基础知识外,逻辑思维也十分关键。
六、期末冲刺要点
在期末冲刺阶段,要对高中物理的重点知识进行系统复习,强化对基础概念和公式的理解与运用,注重知识点之间的联系,多做练习题,提高解题能力。同时,要总结错题,分析错误原因,避免再次犯错。